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定远 > 人文历史

民国时期定远八大古镇

来源:定远县 阅读: 发布时间:2020-08-12 09:46 字体【  

民国34年(1945年),定远辖八个镇三十二个乡,其中八个镇号称“民国时期定远八大古镇”,分别是:老人仓、朱湾、永康、藕塘、池河、张桥、炉桥、城中镇。

老人仓,就是今天的仓镇。据传说,原为明初重臣蓝玉粮仓,差有老人看护,故名“老人仓”。也有传说是五代宰相冯道或明朝开国将领唐胜宗的粮仓。境内北原有包公祠,现尚有遗迹可寻。南有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陵园内有174座坟茔,埋藏着抗战时期牺牲的700多名新四军官兵。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是滁州市爱国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已被定为全国红色旅游景点,年接待瞻仰观光人士万余人次。据说在民国时期仓镇的美食就很有名气,如今仓镇狗肉锅全定远县闻名,经常会有人特地开车来仓镇吃口狗肉锅。

  朱湾镇,原名朱家湾,系自然古集镇,因昔有朱姓始居,沛河至此折向成湾绕流西南而得名。清属定城西乡朱家湾保,民国系定远县八大古镇之一,历史之悠远,昔日之繁华,有古迹“西土屏番”为证。抗日和解放战争中,朱湾作为辖16个乡的海清区(因纪念余海清)驻地,领导人民驱日寇,反压迫求解放。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朱湾先后输送和培养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有70多位烈士为国捐躯,建国后走上副厅级以上领导岗位的有60多人。

  永康镇是定远县西部重镇、历史名镇,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乡,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永康镇以驻地永康命名,系历史古镇,相传大禹治水时经过此地,留下后代在此繁衍生息,将此地取名为禹王镇。红军时期定远第一个党支部——臧陈支部座落在原青山乡友爱村境内。1928年夏,由方在暄、臧德新、王庆春、张汉民等建立。现该遗址已被重新修建,成为永康镇红色教育基地。永康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较多。《定远县志》(1995年版)记载:“随着佛教兴盛于南北朝,当时在定远凤阳山南麓建有寺庙120余座,闻名全国的就有能仁寺、莫邪寺、中九华寺……等等”。阴陵城遗址,位于永康镇古城村,据《凤阳府志》载:“凤阳与定远,二县之界有莫邪山,山南有故城遗址,周围二里,即秦阴陵县城。”

  藕塘镇位于定远县东南30公里处,与滁州市南谯区接壤。藕塘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山清水秀,经济繁荣,有千年古镇之风韵,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荟萃,素有“小莫斯科”之誉称。1939年,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因此藕塘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之一。1996年10月,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亲临藕塘,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镇内的烈士陵园,是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省政府、省军区国防教育基地。藕塘是安徽省195个中心集镇之一。2005年春,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新民主》报当年是津浦路西省委机关报,社长是黄岩。《新民主》报社旧址位于藕塘镇东南约7公里处,这里群山环抱,风光独特,进出通道可从新集水库乘船到达。抗日战争时期,报社设在一周姓人家,是一座四合院,现还存有当年报社办公、生活用品及印刷设备零部件和铅字钉等。

  淮河支流池河自南向北横穿池河镇全境,池河镇因此而得名,古称“幽州”, 地理位置独特,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之地。池河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贸云集,物产丰富。境内有玉皇阁、玉皇大道、池阳关锁、马营巷、太平桥、施茶庵、晓山寺、岱山庙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池河上屹立的“太平桥”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至今古貌尚存,已列入安徽省古文化景点。古渡口、古驿站、南京——北京的官方驿道至今还诉说着池河沧桑峥嵘的历史。

  张桥镇古为驿站,商贾云集,是皖东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如今位于合蚌路沿线的张桥镇,大小店铺林立,市井繁荣,南来北往的商人络绎不绝,商贸十分发达。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张桥卤鹅”、“张桥红烧肉”等传统饮食食品享誉四方。张桥文化灿烂。我省四大剧种之一的庐剧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其第一代艺人郭思龙的“戏班子”长期活动在张桥镇境内,其两个知名徒弟丁玉兰、董桂兰均成为庐剧界表演艺术家。民间刺绣工艺精湛,代表作品“绣花枕”、“绣花鞋”、“小儿肚兜”等已被收入定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张桥大鼓书将定远方言、民间音乐、民间小调进行整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流系,深受群众喜爱。
  历史上的炉桥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它位于皖东西部边陲,地处三市三县交界处,因其为水陆交通要冲,秦汉前即是窑河之滨人口密集的一大聚落。史载古镇四面环水,西北船泊处逶迤六十余里通入淮河,“贾舶通焉”,“地方富庶,科甲绵延,为邑之首镇”,素有“小南京”的美誉。2016年被入选安徽“千年古镇”。民国时有福建、山西、新安、徽州等会馆,众商云集,市井繁荣。炉桥昔有八景,远近闻名,这八景分别是黄山积雪、龙潭烟雨、慈寺晚钟、东郭松涛、重桥映月、西河柳浪、凤岭晴岚、淮浦归帆。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八景有的早已无迹。只有“重桥映月”和“西河柳浪”还有踪迹可寻。

城中就是今天的定城镇。民国22年(1933年)定城为区治所。民国25年,改为定城镇。民国34年,改为城中镇。解放后,复名定城镇。作为定远县城,距今已逾 12个半世纪。旧无城,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始筑土城。后屡毁屡建,至明正德七年(1512年)始易以砖石。现在的定城镇已是古老而新兴的县城,滁州市西部的卫星城。定城是江淮之间的古老重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有“九省通衢”之称,在中国几次南北大分裂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民国28年﹙公元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定城时,城池全部被毁。民国时期,城内名胜古迹颇多,著名的有董槐墓、鲁肃祖母墓、戚继光亭、巽峰阁、西禅寺、文峰塔等。(何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