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定远 > 人文历史

凉亭十八番锣鼓,独具地域特色!

来源:定远县文化和旅游局 阅读: 发布时间:2023-02-07 16:12 字体【  

凉亭锣鼓又称凉亭十八番锣鼓,流行于定远县能仁乡境内,鼓点自成派系,其独特的打击乐谱,从不外传,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据定远县县志记载,清朝后期,民间艺人李训广老先生在安徽怀远鼓棚谋生,后因赶庙会到能仁寺打鼓,从而定居此地。他把学到的锣鼓引入定远,并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吸收他人之长,再加上自己的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最终发展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凉亭十八番锣鼓。凉亭锣鼓乐队鼎盛时期30人一班,除双套大鼓、大锣、大堂锣外,还配有10至20面手锣,鼓手演奏时身着彩服,头系红巾,腰扎彩带,乐队根据鼓手的手势,控制节奏和鼓点轻重,变换击法,在打击中变换队形,时蹲时跳,时进时退,有时还围成大圈,大鼓、大锣、大钗在中间,动感十足,鼓声时而急似暴风骤雨,时而轻似良宵月夜,动作有静有动,粗犷洒脱。可以原地打,也可以跳着打,十八番一气呵成。每逢庙会会期、节庆、丰收之余结集一起尽情敲打,宣泄自己的情趣,表现了江淮地区民众热爱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010年,凉亭锣鼓被确定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