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4-14 18:26
    【字体: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县经开区、盐化工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园管委会:

    定远县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办法》已经县政府8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1414        

     

    定远县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

    劳动教育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滁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实际,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一、准确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对加强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融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紧密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具有定远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目标任务。总体目标是,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主要任务是,加强统筹规划,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提升支撑保障能力,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工作合力,全面、系统、科学、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劳动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基本原则

    ——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强化综合实施。加强政府统筹,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全县中小学校实际,结合我县在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各级各类企业,基地的可利用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避免“一刀切”。积极倡导并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是最好的劳动教育”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凸显定远特色。
        二、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
        (四)保证课程设置。优化学校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纳入全县中小学课程计划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地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全县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职业学校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中小学根据国家设立的劳动周,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

    (五)确定内容要求。根据教育目标,针对我县中小学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结合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注重选择新型服务性劳动的内容,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在县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适当参加学农学工等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六)健全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加强实际劳动技能和价值体认情况的考核。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记录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三、协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七)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坚持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提升家长劳动教育意识,增强学生劳动观念。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学校家委会和社区等组织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或学期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八)学校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规范化。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加强校园劳动文化建设,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主题教育,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形成崇尚、践行劳动的良好品质,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要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校内劳动时间,小学三年级以上中小学生校外劳动实践每学年不少于1次。鼓励中小学互相协同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建立开展劳动教育协同机制。各中小学也可与县(或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配合,参与集中劳动。
        (九)社会要发挥支持作用。坚持社会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多样化。要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研学营地基地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四、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十)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贯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根据修订的安徽省中小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落实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方面的标准要求。各乡镇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大力建设和拓展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教室、场所、基地。与相关工厂、企业、农场、林场等合作,建设3-5个劳动实践基地,遴选认定一批市级、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现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学校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十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专职聘任、校外聘请、学区共聘共享、招募家长志愿者等举措,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
        (十二)多方式健全经费投入机制。统筹上级补助资金和县级财力,多种形式筹措资金,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可按照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各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十四)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把劳动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督促落实。县政府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督查考核。县教育体育局负责落实好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经信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林业局等单位要发挥职能作用,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主动为劳动教育提供条件保障。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文明办、县关工委等单位要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把家庭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十五)强化督导检查。把劳动教育纳入质量评价和教育督导体系,根据督导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强化反馈和指导。
        (十六)加强宣传引导。校和社会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教育部门要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交流活动,积极宣传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提供劳动教育服务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起草单位:县教体局

    联系电话:0550-499884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